“技术大餐”送田间 一地多收有“粮”方

“注意这几行的宽距,旁边的玉米刚进入出苗期,施肥很关键……”6月3日一大早,位于船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20余位村民忙着翻田、播种、施肥。踩着湿润的泥土,轻捻着作物的细苗,船山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顾刚叮嘱一旁的种粮大户:“缺窝比较严重,玉米有点缺肥,要及时追肥。”

村民正在翻土、刨坑、点豆、施肥

芒种将至,我市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忙碌景象。当前进入夏大豆播种关键期,送“技”下乡成了顾刚和同事的工作重点。连日来,船山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症下药”,讲解和宣传种植技术要领,指导农户耕种生产。

拿到“粮”方,种粮大户童其友松了口气。他在桂花镇流转500余亩土地,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能领到450元补贴资金,去年实现大豆亩产100多公斤、玉米亩产400多公斤,“今年是大豆玉米套种的第二年。专家来看了,说今年的产量会更高。”

该示范片采取“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核心技术,豆类选种南豆、贡豆系列两大品种,玉米选取先玉1171、成单716等,确保玉米紧凑、大豆耐荫。同时,将往年的“2+4”改为“2+5”种植模式,即种植2行玉米、5行大豆,在不改变玉米植株密度情况下,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方便机械化收割,降低人工成本。

套种并非易事,不同作物间的精准施肥用药是难点所在。“玉米和大豆是不同作物科系,除草剂和用肥需求也大不相同。”顾刚举例说,玉米喜肥,每亩需50-70公斤复合肥,而大豆每亩仅需不到20公斤低氮肥料。普通农户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按照传统经验进行一次性除草、施肥,造成大豆旺长但不结荚的状况。

为此,船山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多个专家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全区80余名种粮大户,采取面对面、点对点跟踪指导服务。对普通农户则采取集中培训、发放《川中丘陵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农民心有底、手有技、田有货。

据统计,船山区先后派出农技服务人员350余人次深入田间,在大春小春的耕、播、管、防、收等重要时节开展技术指导,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为农业增效、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截至目前,共出动各类农机具1800台次,完成小春粮油收获16.6万亩,大春粮食播种25.5万亩,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2%,预计6月中旬全面完成大春生产各项目标任务。

顾刚介绍,为更好地实现“一地多收”,船山区正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大豆新品种展示,将选取20个大豆新品种,通过统一生长条件、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种植,选育出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