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1541”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日前,市委农办印发《遂宁市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1541”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遂宁农业农村工作“施工图”“任务书”。

《方案》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村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以全域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样板区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1541”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简称“1541”三年攻坚行动),奋力“破难题”,锻造“高品质”,打造“新标杆”,跑出“加速度”,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厚植优势、放大优势,推动各项工作“跨新步、再跃升”,奋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据了解,“1541”三年攻坚行动,即“一个目标、五大提升、四个农业、一项工程”。

“一个目标”,指围绕建设“丘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区”目标,坚持“一年夯基础、二年提质效、三年上台阶”的推进策略。力争2024年到2026年,“农产品品牌、高标准农田、乡土文化、乡村治理、和美乡村”实现大提升、出典型,培育2-5个省级以上农业和乡土文化品牌;“规模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共富农业”实现大发展、出亮点,形成5个以上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乡村振兴“1151”示范工程实现大升华、出经验,打造一批“五美”乡村新标杆。全市粮食产量、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位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成为丘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

“五大提升”,指提升农产品品牌能级,聚焦遂宁菜、果、肉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一个品种、一个龙头、一个标准、一个链条、一个机制、一个品牌”的思路,全面推动“六品”提升,努力打造既有美誉度、又有认可度的“遂字号”特色农产品,争创更多“川字号”“国字号”品牌。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全域推进“适宜耕作、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生态友好、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质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实施模式、管护机制等,打造“天府良田”丘区示范样板。提升乡土文化传承力,充分挖掘历史名人故事和孝德、诗酒、红色等传统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加强传统工艺、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民谚俗语的提炼,打造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底色,辨识度高、标识性新、地域性强的原生态乡村文化品牌,赓续传承优秀农耕文明。提升乡村治理品牌影响力,围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始终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好做法、好经验,塑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乡村治理品牌,培育一批乡村治理先进典型,打造具有遂宁特色的乡村治理名片。提升和美乡村建设质效,坚持“五化”“三园”要求,庭院“小美”与乡村“大美”相结合,开展“微改造·精提升”,高水平做好精品示范村建设“后半篇”文章,创新村庄运营管理,提升经营效益,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丰富和美乡村建设内涵,实现精品村“一户一特色、一院一景色”“一村一画卷、一域一风情”,赋予村庄新活力。

“四个农业”,指聚焦规模农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村集体”等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聚焦服务农业,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配套的综合服务。聚焦智慧农业,加快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聚焦共富农业,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一项工程”,指持续深化乡村振兴“1151”示范工程,坚持先行引领、梯次推进、整体提升,以系统集成思维开展“成渝之星·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景,高标准建设“涪江流域乡村振兴先行片区”(天福—红江—常乐—沱牌—回马),努力把精品村、示范片打造成全省有地位、川渝有影响的乡村振兴先行区,加快绘就“百村引领、千村共富、城乡融合、全域和美”新画卷。

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各相关部门将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工作部署,强化责任落实、要素保障、考核运用,以更昂扬的斗志、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早谋划、强推进、促实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终端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