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式扶贫作坊助农增收

W020200305327702979695.jpg

村民在家制作粉条 李四海 摄

  2月26日凌晨4点过,蓬溪县任隆镇矮垭口村贫困户康毅夫起床后便来到他的粉坊,为漏制粉条做前期准备工作。和粉、漏粉条、挂粉条、冻粉条……虽然粉条制作程序繁琐,但有着多年粉条制作经验的康毅夫早已轻车熟路。 

  "这些粉条晾干后,马上就要送到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康毅夫说,以前都是在合作社加工坊集中生产,疫情期间他就利用家中设备,按照合作社标准进行居家生产。目前,已居家生产粉条达800余斤。"宅在家中照样增收。"康毅夫笑着说。 

  "疫情期间,我们采用‘居家式'作坊的方式组织生产,由合作社派专业人员对制作流程和工艺技术进行指导。"任隆镇泥旺粉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志文说,为避免工人聚集生产,合作社动员有条件的成员居家制作,其他成员分批到合作社生产,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蓬溪县群利镇新煜程电子有限公司是蓬溪县居家式扶贫作坊之一。一直以来,该公司就推行"工厂式+居家式"生产模式,让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可以在家里接一些手工活、计件活。疫情期间,该模式的推行,让企业订单稳定、员工收入不减。 

  "都是些手工活,我们带回家操作,不懂的地方就在微信群里沟通交流,很方便。"贫困户姚兰芳说,她平日的工作是加工生产电子元件,实行按件计酬,每月平均有1000—2000元收入。 

  "目前公司已有250余人通过居家生产模式就业。"据新煜程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通过"车间连户"的模式灵活就业,即由企业送订单下乡进户,统一配送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上门回收、统一配套机器和设备,支持有条件的农民进行家庭作坊式代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泥旺粉条专业合作社和新煜程电子有限公司,只是蓬溪县建立"居家式"就业扶贫作坊的一个缩影。 

  疫情期间,蓬溪县通过"居家式"就业扶贫作坊建设模式,选择方便加工的项目,由企业或合作社牵头,采取在家制作手工品、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等方式生产扶贫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就业,破解疫情带来的外出务工不便和增收难题,让家庭厅堂变厂房。目前,蓬溪县创新建立"居家式"扶贫作坊26个,共吸纳贫困户36户,户均月增收500余元,群众实现了足不出户就业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