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农村

  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农村

  ——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当你走进蓬溪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的天福镇闽中食用菌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厂房和蘑菇大棚、宽阔的水泥路、硬化的沟渠、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展现在眼前;家家户户住上了水、电、气、光纤、网络“五通”的别样“小别墅”;个个中青年农民摇身变成了“新农民”,或自主创业当上了“家庭农场”老板,或在就近的农业示范园区打工,过着幸福快乐的新生活……

  映入你眼帘的这些新农村,仅仅是蓬溪县和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确定2-3个涉农议题,开展4-5次专题调研、视察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落实市人大农委加强跟踪督察,扎实推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三县两区的5个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看现场、听汇报、开坝坝会等方式,对全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提出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工业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建设机制、管理机制、发展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把园区打造成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助推农村群众致富增收等建议。

  2014年3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杨云明率市人大代表市直第二、第六代表小组深入大英等县(区)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集中视察。代表小组深入产业园区建设第一线,认真“把脉”,及时献计献策,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

  2013年7月23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会议针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政策性要素资源制约、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园区总体规划,大力整合涉农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夯实园区发展基础;突出产业支撑,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档次,做好产品质量,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抓好新村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逐步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投入机制和土地流转等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园区发展活力,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2014年7月24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强调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力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自2012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遂宁实际,深入实施统筹城乡、“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和“六大兴市计划”,作出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大工作部署。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支持和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创新思路和机制,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5个现代农业园区第一阶段(2013—2015年)规划总面积48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37亿元,每个园区规划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截至今年7月,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共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81个、协议投资额250.76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财政项目196个,资金15.32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119公里、机耕路177.5公里、入户路63公里,新建整治渠道190.1公里,整理土地6.2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48万亩;发展特色种植业基地12.1万亩,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8个、禽类养殖基地14个;建设新农村综合体7处、新村聚居点32个。

  建设美丽新农村,人大不遗余力。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监督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采取制定规划、建设基础、出台政策的办法,通过科学布局、创新机制、招大引强、整合项目,重点抓好园区内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工作,着力建设产业现代化、新村示范化、设施一体化、配套服务便捷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努力实现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生活有新提高、农村改革有新进展的奋斗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