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今天,遂宁要加速升腾“成渝之星”,那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有利于发展遂宁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提高地区综合实力,务必重视人口、技术、环境、文化四大要素驱动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具有绿色特质的新材料、智能化个性化的电子信息、旅游休闲以及先进的生产服务业等产业上,这些产业或产品的出现,符合国际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面对挑战,如何抢占机遇的制高点,新能源及低碳技术产业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我们看到,美国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机械零部件、一般消费产品等产业具有不可比拟的庞大优势和主流地位,日本在光学技术、半导体和机械零部件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地位,韩国在半导体方面具有巨大的领先优势。我们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国家给出的战略选择是,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15%左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突出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天然气化工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遂宁要有所作为,就要认清现实差距,明确区位优势,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突出地方区域特色,调整优化空间布局。要认真研究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构建协调协同发展机制。
要增强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的自觉性主动性,聚焦聚力转型升级,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全面升级、美丽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实施“六大对标竞进行动”,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蓄好势、奠好基。
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有利于增强遂宁的综合实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主旋律。在深刻复杂变化的环境下,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遂宁综合实力,已成为遂宁经济亟需破解的难题。
遂宁要着力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大维度,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如今,新兴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的焦点,纷纷出台组合拳,推动重点领域的突破。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寻找新的突破。
经济总量的提升,务必要在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方面突出遂宁特色,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高点,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
综合实力增强,要奋力推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之变。要积极融入新格局,全力唱好“双城记”,着力建好示范区,重塑区域经济版图,持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振科学发展活力,不断巩固提升遂宁在全国、全省大局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战略位势。要加快培育一批新产业、实施转化一批新技术、融合催生一批新业态、打造提升一批新平台、推广应用一批新模式,促进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推动第一产业夯基固本,第二产业起势腾飞,第三产业量质齐升,实现发展动能提档升级。要奋力推进“川中腹地”向“遂心福地”的气质格局之变。坚持“三生同步”,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实现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更加山水相融。要坚持“三园一体”,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坚持“三感齐增”,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新标准,就是要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
首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人民自身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在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其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与党的科学领导分不开的,这有利于党在人民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让人民更加热爱忠于党组织。再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总之,人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提高才有助于上层建筑的建设,有利于我国各方面制度建设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最终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主要应在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强低保兜底保障能力、提高养老医疗和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公共设施覆盖率上发力,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