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  索 引 号:008490032/2020-01929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市委办公室
  • 文       号:
  • 成文日期: 2020-07-06
  • 发布日期: 2020-07-06
  • 有 效 性: 有效

中共遂宁市委 遂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三农”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确保 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

来源:市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06 10:29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我市"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1号文件和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落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足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加快建设"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1151"工程,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我市农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现遂宁全域稳定脱贫

(一)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逐户制定脱贫方案,逐项落实补短措施,确保如期实现剩余42111名贫困人口脱贫。全覆盖开展对标查短和补短,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6月底前完成对标补短和问题整改销号。

(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编制实施15个扶贫专项,统筹安排资金加大对非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解决好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急难民生问题。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确保贫困劳动力恢复到2019年务工人数并有一定新增数量,实现有健康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1人转移就业。切实巩固产业扶贫成果,让更多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吃上"产业饭",力争在家的、有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都能发展1~2个今年能够增收见效的短平快产业。全面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加强返贫致贫监测,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因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原因收入剧减和支出剧增户等重点对象开展贫困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持续提升脱贫内生动力,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扶贫积分奖补活动和道德榜样、脱贫光荣户评比活动,治理陈规陋习,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做好普查和总结宣传工作结合全面排查整改问题,做好接受国家普查和省级普查各项工作,确保过关过硬。编写脱贫攻坚综述、图志、案例、文献,收集脱贫攻坚文艺作品及实物,筹办脱贫攻坚成果展,总结形成遂宁脱贫攻坚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开展"2020·准时交卷"、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扶贫日"系列活动宣传、脱贫攻坚对外宣传等系列宣传活动,生动讲好遂宁脱贫故事,凝炼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四)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将有效的、管长远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帮扶措施。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政策举措。

二、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五)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压实各级政府抓粮食生产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撂荒地治理,确保今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43.6万吨左右。认真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小麦、稻谷、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大力推进精品粮油产业带建设,加快建立一批现代粮油产业园区。大力实施部省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集成示范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和统防统治。推广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优质油菜、青贮饲用玉米等优质品种,积极发展遂宁红薯等鲜食旱粮作物,增加绿色、优质、特色粮食产品供给,发展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模式。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支持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认真落实种粮大户补贴政策,积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打造粮食生产骨干力量,着力提升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六)抓好生猪产能恢复提升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确保全年生猪出栏达到340万头以上,年底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楼房式"智能化养猪,打造特色畜禽产业集群,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5个。引导大型养猪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方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做好饲料兽药生产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各项政策措施,实行环保备案和环保承诺制,纠正随意扩大限养区、禁养区范围的问题。建立畜禽养殖基本用地保底管理制度,满足畜禽养殖设施多样化用地需求,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实施新增能繁母猪补贴和企业盘活闲置猪场、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养猪场贷款贴息政策,积极探索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和生猪价格保险试点。加大对中小养殖场户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力度,用好用活产业扶持资金。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全面落实畜禽养殖、流通、屠宰等环节生物安全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加强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全链条监管,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实施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

(七)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行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坚持以种定养、以养促种,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等循环发展模式,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5项制度,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整合市、县两级农业农村系统检验检测资源,提升农产品综合检测能力。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突出打造"遂宁红薯""弯哥鱼米""三家大米""任隆粉条""川白芷""锦天洪橙"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以"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支撑、农业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品牌体系。

(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素。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大力实施农田整治、农田灌排渠系、机耕道路和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项目,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各县(市、区)、市直园区要对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分区域、分类型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市、区)及市直园区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加快推进"6+2"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和涪江右岸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统筹实施渠系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等项目,夯实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推动蓬船灌区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亿元以上,确保武引二期(射洪灌区)主体工程、毗河供水一期(安居灌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继续实施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三、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九)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聚集资源要素,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乡镇、村,推动构建"一环两区七带"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发展小众类、多样性乡土特色产业。开展粮食、油料、水果、蔬菜、食用菌、生猪、家禽、水产、道地药材、高效林等优质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遂宁红薯、白芷、食用菌等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推进牛羊禽兔蜂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可士可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优质高效果品基地建设和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发展优质柑橘。推进特色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发展绿色菌菜产业。支持遂宁绿茶产业发展。推进白芷、瓜蒌、黄精等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强道地药材种源质量管理。集聚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和水库生态养殖,打造现代水产产业带。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农业园区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打造遂宁经开区肉类罐头加工集散地、蓬溪县食用菌加工产业园。加快173公里农旅文融合大环线建设,推进"农业+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现代农庄、康养基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农带农增收致富。

十)发展先导性支撑产业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集约化、工厂化种苗中心、种畜禽繁育场、水产苗种场,促进农作物品种和畜禽水产品种升级换代。加快射洪市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船山区省级柑橘良繁育苗基地建设。支持研发推广适宜丘陵地貌特点的农机具,建设遂宁高新区现代农机产业园,打造先进新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机器换人""设施换地",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面向小农户、大宗农作物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农事服务超市"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烘干物流建设工程。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农业园区建设一批集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运输、集散批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推动建设川渝(遂潼)合作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烘干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好益农信息社,推动商贸、供销、银行、邮政与电商互联互通。

(十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公司"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落实《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梯次开展国、省、市、县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将园区打造成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农业技术的"推广站"和精致农业的"样板区"。强化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推进"蓬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遂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巩固提升船山区生猪种养循环、蓬溪县食用菌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和认定一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把射洪市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省级培育园区,支持安居区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级园区、船山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十二)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落实农民增收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负责制,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建立健全订单生产、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机制,将小农户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效益。落实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8条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农民工失业后,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以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整顿,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落实根治欠薪各项举措。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同工同酬政策,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实施乡村就业创业助农增收工程,鼓励发展创业和就地就近务工,支持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农业企业到乡村建基地、发展产业,稳定增加农民就业务工收入。

四、聚焦宜居乡村建设,补齐全面小康突出短板

十三)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遂宁样板"。研究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提升完善监测考核指标,建立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机制,探索建立一整套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实施乡村振兴"1151"工程,扎实推进常乐—天福—红江—沱牌(青堤)乡村振兴示范片和10个宜居乡村示范村、5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支持蓬溪县打造盟遂合作乡村振兴示范区。深入总结首批10乡村振兴市级试点村和先进乡镇、示范村创建成效,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单位,打造一批样板村、样板镇、示范园、示范区等,总结提炼一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和成功路径,引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十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稳步扩大全市农村卫生厕所覆盖面,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实施新一轮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确保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6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带动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8%以上。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健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标准体系,鼓励发展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粪肥运输、施用引导激励政策。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改造提升。

(十五)建立"美丽遂宁·宜居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和县域内乡村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编制一批符合农村实际、"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规划。探索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机制,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受益主体付费、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将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符合规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参与特色小城镇、特色村庄建设。建立完善村庄常态化保洁制度,逐步实现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保洁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绿色家庭"建设积分奖励制度。建立"厕污共治"长效利用和管护机制。推广城镇周边就近接入污水管网、聚居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站的治理模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十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支持射洪市、大英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面启动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建成173公里农环线,加快农村路网项目、村道路窄路加宽等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60公里,实现全市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逐步推动天然气向农村覆盖。

(十七)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探索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建好管好用好益农信息社,支持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生产生活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推动商贸、供销、银行、邮政与电商互联互通,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智慧乡村""宽带乡村"等建设。加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健全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监测预警制度。

(十八)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打好大规模绿化全川遂宁行动决胜战。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做好农用地分类管控利用。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乡村绿化美化。抓好重点水域禁捕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河(湖)长体系,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十九)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办好县级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配备合格医务人员。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完善医保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政策,农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全市范围内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推动进城灵活就业人员和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广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加大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推动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讲好乡村振兴遂宁故事。

五、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强化补短板资源要素保障

二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支持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持续深化农户联合与合作发展。推广颁发土地经营权证做法,依法平等保护土地承包者和农业经营者的权益。鼓励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组织开展互换并地、土地换股权,实现土地连片耕种。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租赁农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能力建设。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建立健全扶持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式、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小农户创办家庭农场,大力发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二十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头看",确保承包经营权证书发至农户手中。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简化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审核程序,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研究完善配套制度,依法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手工作坊,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建设项目领域规范实施"点状用地",开发建设服务于"10+3"产业发展的项目用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8%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探索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二十二创新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涉农县(市、区)、市直园区每年公共财政支出中对乡村振兴投入要达到一定比例的政策规定。要在一般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各地应有序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规定。加强"三农"领域项目库建设,抓紧研究提出一批"三农"重大项目,明确政策支持的具体领域、区域、主体和方式,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全市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实行财政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加快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长效机制。推动辖内农商行体制机制转型发展,坚持县域法人地位。加强考核引导,合理提升资金外流严重县的存贷比。健全奖补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10+3"主导产业培育。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评估。积极推广"政银担"合作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川农贷"工程,完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引导金融资本推动"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合理设置农业贷款期限,使其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做大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业务。按规定落实以奖代补、风险补偿金和担保业务费补助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全市的农业担保网络体系建设。鼓励担保机构为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担保服务,按规定给予担保费用补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实施国有经济支持乡村振兴计划,整合现有市级国有企业用于农业方面的资源和农口经营性资产,做大做强市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市直园区成立农业投资企业。在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法采取村民自建、民办公助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

(二十三)强化乡村发展人才保障组建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遴选培养一批高水平农业首席专家。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把优秀农民工逐步培养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村干部、职业农民。培育一批省级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和明星企业、示范园区。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办好农村双创基地,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全面落实鼓励县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农业、水利、林业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对卫生、教育等行业新招聘的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县招""县管校聘""聘村用"。推广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等高校毕业生定向服务基层的做法。建立县乡学校、医院帮扶制度,开展乡村实用人才"传帮带"。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

(二十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与"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接服务机制,做到市县有农业首席专家、乡镇和村有农技员、户有技术明白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理顺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聚焦主责主业。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专家大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推广中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和服务收益占比。

(二十五)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节水奖励、精准补贴机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在现代农业园区集成农村改革举措,打造农业农村改革试验田。

二十六)建设遂潼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充分发挥两地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绿色生态本底,率先在琼江、涪江沿岸建成绿色蔬菜基地,在高速国道、省道沿线建成特色水果基地,推进沿线、沿河、沿界区域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直供基地和精深加工园区,共同推进蔬菜、水果、粮油、生猪、食用菌、红薯、中药材等遂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共同宣传推广"遂宁鲜""潼南绿"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化遂潼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力争谋划出台一批突破性务实举措,多渠道争取纳入国家、"总盘子"支持,协同打造川渝乡村振兴遂潼合作示范区,引领带动两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十七)推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机制,联动成渝、拓展与沿海发达地区交流对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交流往来和农产品营销合作。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围绕"10+3"特色产业,聚焦全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链短板环节,大力引进一批境内外竞争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产加销和冷链物流项目落地遂宁。大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行动,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打造一批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提升菌菜、甘薯、柑橘、肉类罐头等出口农产品生产能力。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参加四川农博会及成渝经济圈地区、境内外各类知名农业展会,强化农业会展经济,做响做亮"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产销衔接,拓展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贸易,推动更多"遂"字号绿色农产品"走出去"。

六、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提升"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十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规定,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市县(市、区)共抓、县(市、区)为主体、乡镇和村社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切实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县(市、区)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三农"工作上。完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决策机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用,落实县(市、区)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向同级政协通报乡村振兴进展情况的制度。

二十九)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制约机构、社会组织为补充力量的村级治理组织体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和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村民、支持乡村治理机制。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广"互联网十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切实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与联网应用。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政策,开展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三十)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登记赋码依法赋予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资格,健全经营、管理、监督、分配等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股权流转、抵押、担保以及股权退出、继承等制度,不断拓展集体经济股份权能。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流转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社、农民合作社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选配好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的联合与合作,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察审计等监督。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三十一)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求,加强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健全培养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县挂职任职、到村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维稳任务重的村拓展。加强县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一支与深化农村改革要求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工作队伍。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补充长效机制,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和集体资产管理等工作力量,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机构要做到专人专岗专责,保证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农村工作干部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呼声,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组织要关心爱护农村工作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十二)强化乡村振兴督查考核。健全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上级党委、政府要对下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建立健全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落实下级党委、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制度。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强化问责约谈机制,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农村工作职责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对农村工作履职不力、工作滞后的,上级党委要约谈下级党委,本级党委要约谈同级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涉农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市"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巡察重要内容。

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对标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出台硬举措,推动硬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遂宁市委

遂宁市人民政府

                                                                   2020年6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